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戴小河)清明期间,国家电网依托“空天地”立体防控体系,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筑牢电网安全防线,保障假期用电安全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体防范筑牢“防火墙”。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国网福建电力通过8部气象雷达与13颗遥感卫星构建起“天眼矩阵”,每6分钟可完成10万平方公里区域的扫描,精准锁定火情与输电线路关联坐标;在祭祀活跃的闽南地区,国网龙海区供电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烟雾、山火进行自动感知、自动分析、自动预警,防范于未“燃”;在湖南株洲,超级计算机每日解析16项火情因子,生成全国山火密度预测图谱,让电网预警实现“先知先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技创新提升防控效能。川西高原的激光扫描无人机单日巡检效率提升75%,齐鲁大地的智能可视化装置24小时紧盯祭祀活动密集区,荆楚电网创新的无人机抛投灭火弹技术3秒内形成灭火粉雾。
网地协同消除山火隐患。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构建起林区输配电线路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整治和监测资源、火情信息共享等一系列机制;国网沂南县供电公司加大线下防火宣传,提醒群众文明祭祖,充分利用无人机、智能监控平台等提高线路巡视频次。国家电网联合林业、公安部门建立“林长+线长”双长制,形成30分钟应急响应圈,实现545处重大隐患清零。
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覆盖16万套可视化设备、1.2万套红外装置的智能监测体系。从太空卫星到地面激光,从超算预警到智能处置,这套融合尖端科技的防控体系为万家灯火撑起“科技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