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实地见证了这家传统火电企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这座刚刚完成二期3号机组提前投产的老电厂,正以“无废”为钥匙,悄然蜕变为驱动城市循环的“生态心脏”。随着二期项目正式投产,160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将满足常州约四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每年消化超22万吨市政污泥,为破解城市代谢难题提供了创新样板,亦开启了传统工业与现代化城市共生的新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能源集团常州电厂全景鸟瞰 公司供图
常州电厂3号机组提前投运
盛夏热浪席卷江苏,空调轰鸣声中,全省用电负荷持续刷新历史峰值。7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传来捷报——3号机组提前44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为区域能源供给提供重要电力保障。
这座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先立后改”清洁高效支撑性电源项目,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浪潮中肩负重任。其“六个首次”的创新集成,为电力保供和清洁能源消纳注入强劲动能。
常州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左克祥介绍,本次投产的3号机组,对标新一代煤电技术特征,在国内首次应用了全国产核电iDCS控制系统、首次使用了百万机组高效供热柔性回热技术、首次集成了“多路分仓+储能粉仓”技术、首次实现了百万机组全工况自适应启停、首次运用了“耦合热泵回收闭冷水废热”技术、首次使用了机组全生命周期实时健康评估技术。
据了解,机组还集成28项创新技术,并配套建设污泥协同处置项目,年处理污泥可达10万吨,积极拓展“一心两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发展路径。全部投产后,常州公司年发电量将达160亿千瓦时,约占常州市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其出色的经济性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
这座融合自主突破与绿色智慧的“超级机组”,为迎峰度夏提供坚实保障。
老电厂实现“绿色蜕变”
踏入江苏常州公司厂区,不见印象中火电厂浓烟滚滚的景象,唯有满载市政污泥的全封闭运输车穿梭其间。管道直连的干化车间内,卧式圆盘干燥机正忙碌运转,以低压蒸汽为动力,将含水率高达80%的湿污泥转化为含水率40%的干泥颗粒,随后经密封传送带送入630兆瓦燃煤锅炉,与煤炭一同燃烧发电。发电冷凝后的40摄氏度温排水顺着专用管道流向3公里外的园区其他公司,为LNG气化装置提供清洁能源。
“传统电厂盯着烟囱,我们盯着城市代谢。”左克祥在主控室指向跳动的监控大屏,一场城市代谢在此具象化。据介绍,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压蒸汽干化+高温焚烧”技术,电厂每年消化15万吨市政污泥,相当于破解常州40%的污泥处置难题。自试点以来企业累计处置污泥47.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62万吨,节约标煤6.78万吨,燃料成本降低6780万元,更带动全市固废综合利用率攀升至78%。
这些曾让污水处理厂头疼的城市污泥,在电厂的技术改造下,实现了“污泥—能源—建材”的闭环利用,其焚烧产生的7950吨灰渣经处理后成为混凝土掺合料,反哺城市建设。
“过去每个污水处理厂都要建独立污泥干化设施,重复投资且环保标准参差不齐。”常州市城管局负责人坦言。如今,电厂与12家污水处理厂、20余家建筑企业组建固废处置联盟,依托环保数据共享平台实时调配资源:污水处理厂在线申报污泥产量,电厂动态调整处置计划,建筑废料预约进厂焚烧。这一协同模式,每年节省重复基建投入超千万元。
“厂区的固废智慧管理平台如同‘城市代谢大脑’,每车污泥的成分分析、每批灰渣去向都清晰可溯,构建起‘产生-处置-利用’全链条数字闭环。”常州电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深耕“无废”赛道
在常州公司的污泥处置中央控制室里,一幅“无废城市协同作战图”清晰标注着污泥输送管网、工业余热用户和建筑废料预约处置点——这座运行二十年的老电厂,已转型为集污泥处置、余热供应、固废资源化于一体的“城市环境服务商”。
“我们从单一的火力发电,正向‘一心两脉’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左克祥所说的“一心”是以高效绿色智慧煤机为核心,“两脉”则是做绿色城市发展的能源动脉和无废城市建设的循环静脉。
据介绍,通过掺烧污泥,电厂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相当于种植9.5万棵冷杉;利用汽轮机低压蒸汽干化污泥,比传统热干化技术节能30%;就连原本废弃的温排水,每年也为城市节约天然气320万立方米。常州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该模式带动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2%,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
“当电厂烟囱排出的不再是废气,而是城市循环的养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边界就被打破了。”左克祥介绍,常州经验的核心在于“央企技术力+城市系统观”的深度融合:央企发挥资金、技术、产业链优势,将单个项目升级为城市级固废治理解决方案;地方政府打破部门壁垒,将电厂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实现“规划一张图、治理一张网”。这种“央企主导、系统集成、市场驱动”的模式,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常州样本”。
二期项目将新增城区污泥处理管线,年处理能力提升至22.6万吨;智慧管理平台即将接入城市垃圾分类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的统筹调度。新建污水处理厂预留与电厂的管网接口,土地出让条件加入固废协同处置要求……“无废”理念正从电厂深入城市肌理。
这座运行了20年的老电厂,正以“无废”为钥匙,打开传统工业与现代城市共生的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