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宋维东)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愈加凸显。地方国有企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强有力的融资能力、丰富的项目经验与专业能力,正在成为地方实体经济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连德泰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依托地方试点政策优势、多元化产业基础及资金支持,全面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聚焦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坚持长期眼光,做好“耐心资本”,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类型,为大连加快建设“两先区”“三个中心”,更好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当好东北振兴“跳高队”贡献金融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新融资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连德泰控股集团是大连金普新区的核心国企。近年来,该集团以服务区域产业振兴为引领,以市场化转型升级为驱动,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工具,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取得重要成果。
10月23日,大连德泰控股集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中期票据,发行规模10亿元。本次发行,首次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债券募集环节,募集资金全额归集至发行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债券市场的创新突破。
大连德泰控股集团作为东北地区首个拥有双AAA平台区县的核心国企,此次发行既是其获评AAA主体信用评级后在资本市场的首次亮相,更创下两项东北区域金融创新纪录——区域首单数字人民币债券与首单7+3年期债券。该债券采用双品种互拨模式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创下东北区域地方国企7年期及以上长期限债券历史最低水平,也成功填补了东北地区在数字人民币债券发行领域的空白,为区域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树立了标杆范式。
“这一突破不仅延续了德泰系企业发债认购踊跃的良好态势,更通过市场化融资实践,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拓宽了资金渠道。”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连德泰控股集团将持续深化金融创新实践,依托前沿金融科技,积极拓展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债券发行与应用;同时,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资金使用效率与风险管理,以更高水平的资本运作能力提高行业影响力。
发行东北地区首单数字人民币债券,正是大连德泰控股集团创新融资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与有效性的成功实践,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缩影。
此前,大连德泰控股集团还成功发行了离岸人民币境外债券,成为全国首笔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双认证可持续发展债券;在大连金普新区成功落地全国首笔助力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可持续发展双挂钩贷款。
“在政府部门与各银行机构、产业园区的支持下,政银企对接平台有效搭建,为创新融资模式提供了重要助力,推动我们更主动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更多融资模式创新,精准高效服务实体经济。”该负责人说。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大连德泰控股集团着眼于长期陪伴企业成长的“耐心资本”定位,日益成为促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该集团旗下德泰新农海集团依托金普新区裙带菜、海带菜全球产量领先优势,高标准建设海洋经济产业园,做强海洋经济;德泰港能投在大连数谷建成分布式光伏项目,创新光伏技术应用,打造建筑即电站的绿色能源样板;德泰能源集团建成杏树锅炉房“煤改生物质”项目,绿色发展惠及民生;德泰城服集团打造金普新区首个建筑垃圾“收集—处理—再生”全流程闭环标杆项目,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近年来,大连德泰控股集团重点布局数字经济、低碳环保、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用自身特色实践在区域发展中大展拳脚。
在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了“大连数谷”经济区,园区建有两大算力基座,已建成9000个T3+等级的高等级数据中心集群,在东北地区等级最高;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拥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牌照,可提供500P人工智能异构算力,获得全国首批“可信算力大市场——入网入市”证书。在数据资产化方面,完成辽宁省首笔民生数据资产融资,打通了数据要素资源向资产化、资本化的转变路径,成为辽宁地方国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新样本。
一系列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城市服务商”的功能定位。在自身探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围绕国家鼓励并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战略新兴领域,开展创业投资基金业务等,发起设立兴辽英才基金、红土创投基金等,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企业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大连德泰控股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力度,进行更多探索实践,让更多金融“活水”惠及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打造地方国有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标杆。

